2.26.2011

如何撰寫美食部落格 About Food Blogging


和我們去旅行吧不過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除了想和大家分享我們生活的點滴之外,也包含對我個人創作的期許;因此,儘管寫格純粹是嗜好,我還是很戰戰兢兢的認真耕耘這個小天地。
 
我在網路上搜尋一些關於美食部落格的資訊與建議時,往往發現,歐美國家專寫飲食部落格 food blogging 的風氣不但蓬勃,而且精采好格連連,不論作者是業餘或專業,他們部落格的精美圖文,往往媲美讓人愛不釋手、看了食指大動的美食雜誌,美食部落客們儼然成為一個專業群體,還有專為他們設計的研習課程。反觀在台灣,雖然寫飲食的部落格眾多,但是整體的水準離食譜、雜誌還有段不小的差距,也鮮少有文章討論如何提升部落格的品質。

昨天我讀了David Lebovitz 新發表在他網站上,一篇關於經營美食部落格的文章。 曾在由 Alice Waters 經營、素享盛名的加州餐廳 Chez Panisse  底下的甜點部門工作過多年的他,在文章中和讀者們分享在年度的美食部落客聚會 Food Blogger Camp 期間的心得,我覺得這是篇對和我一樣的寫格新手很有幫助的好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這裡閱讀原文。

要寫出好的美食部落格,最重要的是要先問問自己為了什麼而寫?寫的內容又有何獨特性?這兩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需要花不少時間摸索,如果你的部落格的內容總是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自然也無法吸引忠實的讀者。有些部落客們為了提高瀏覽人數和人氣,想盡辦法寫一些 討好搜尋引擎的標題和內容,這樣吸引來的絕大多數都是浮雲過客,對建立讀者群的幫助其實不大。

美食部落格有三個基本元素:一是文章,二是圖片,三是版面設計。

文章這個部分,David Lebovitz 給大家最主要的建議是,要用自己獨特的口吻, 寫出吸引人的故事,而非拘泥於寫食譜和作法,因為讀者們最有興趣的,往往是食物背後、關於作者的生活和故事。此外,除非你是寫作高手,可以寫出讓人想要一口氣讀完的長篇好文,考慮到大部分的讀者,通常只會花2分鐘左右瀏覽一篇文章,文章的長度最好不要太長,適時的用圖片將文章分段,或是把長文分成幾篇發表,都是可行的方法。

圖片方面,令人有些感嘆卻又不爭的事實是,好照片往往比好文章更容易吸引讀者的注意,也因此,提升部落格照片的品質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力許可,最好是買台單眼相機,當然啦,好器材還要配上好技術,所以常常練習是照出好照片的不二法門。一些攝影的技巧,像是盡量利用戶外自然柔和的光線,不同的食物要運用不同的拍照角度,如何構圖和擺放佈景道具,在這個我很喜歡的部落格 Food Bloggers Unite 裡,都有很詳細的介紹。

關於版面設計,我覺得對於一般不想花錢聘請專人設計網站的業餘部落客們來說, 最容易改善的,就是盡量讓自己的部落格看起來清爽簡潔,而不是五花八門讓人眼花撩亂。不過這也是個人喜好問題,像我是個可能再過幾年就慢慢要有老花眼的人, 每次看到那些花花綠綠的版面,總是會覺得頭昏腦脹。

David Lebovitz 在文章中還提到其他許多小撇步和建議,像是如何運用 FacebookTwitter 等社群網站,以及到別的部落格留言,來推銷自己的部落格;寫作時應注意的用字遣辭;還有善用留言功能與讀者互動等等。除此之外,他在文末還推薦了一長串關於如何寫部落格的網站,這麼多的資源真讓我有挖到寶藏的感覺!

我個人認為他提出的大部分建議,都還滿中肯的,某些意見也許是見仁見智,不過就像他自己在文章一開頭就強調的,就算百分之百照著他的意見寫格,也不能保證你的部落格從此就會榮登人氣排行版。

儘管如此,我還是不能免俗的期望, 和我們去旅行吧 哪天也可以有撥雲見日 出頭天的時候阿

2.24.2011

草莓生菜沙拉 & 迷迭香烤馬鈴薯 Strawberry Salad & Rosemary Roasted Potato


這幾天天氣晴朗的像是早春時節,原本枯黃的草地上冒出了一叢叢綠油油的三葉草clover,其間點綴著盛開的蒲公英和不知名的野花,很難想像不到兩個禮拜前,這裡還是一片蕭瑟的寒冬景像; 去買菜時,貨架上也出現了更多種類的新鮮蔬菜水果,似乎在和我們暗示著春天的腳步近了。

台灣地處亞熱帶,一年四季都有種類繁多的新鮮蔬果,來美國之後,我才驚訝的發現,這裡到了冬天,蔬果的質與量都明顯下滑,如果沒有從南加州、佛羅里達、或是南半球國家運來的農產,我們大概只能靠吃馬鈴薯蘿蔔等根莖類,還有當令的蘋果梨子柳橙度過冬天了。

所以當我看到那些鮮豔欲滴的草莓和櫻桃蘿蔔 radish,馬上就想到中午可以吃很有春天氣息的草莓生菜沙拉,搭配香氣四溢的迷迭香烤馬鈴薯。

草莓生菜沙拉的做法很隨興,只需要幾顆切片的草莓和櫻桃蘿蔔,配上喜歡的生菜,然後再淋上用每2 ~ 3大匙的橄欖油 (或是葡萄籽油、酪梨油) 1大匙的白酒醋 white wine vinegar 還有適量的鹽,所做成的油醋醬 vinaigrette

迷迭香烤馬鈴薯也是既簡單又可口的料理,烤箱預熱到攝氏210將兩顆馬鈴薯切成約0.5公分的薄片,和2~3大匙的橄欖油、適量的迷迭香 rosemary、百里香 thyme、還有鹽拌勻,排在抹了一點油的長型烤盤中,30分鐘左右,直到馬鈴薯片烤熟、邊緣稍呈金黃色就可以了。烤的時候要偶爾翻動一下馬鈴薯,避免烤焦。 
   


2.20.2011

杏仁 & 巧克力義大利脆餅 Almond & Chocolate Biscotti


我覺得,烹調、烘焙迷人之處,或許在於它們總能喚醒我,關於旅行的記憶、對家鄉的思念、還有對陌生文化的憧憬......

就像每次做義大利脆餅 biscotti,總是會回想起,好多年前的夏天,在加州旅行時,第一次吃到這種餅乾的經歷:中午時分,在加州燦爛的陽光下,我一個人晃呀晃的,逛到了在史丹佛大學旁一間小小的點心鋪,望著櫥窗裡令人眼花撩亂的各式點心,我猶豫了好久不知道該買哪一種才好,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心試試那些長的像胖胖的手指頭,叫做 biscotti 的陌生餅乾;就這樣,香香脆脆不油不甜的 biscotti,從此成了我喝咖啡或紅茶時的最愛!  

後來才知道,biscotti (又可稱 cantuccini) 源自於義大利,因為它含油量少又經過兩次烤焙,可以保存很久的時間,古羅馬的士兵,還有後來的哥倫布,據傳都攜帶著這種耐放的結實餅乾當作口糧。義大利脆餅在90年代之後才風行於美國,它從原本是只出現在少數咖啡店的昂貴的"洋餅乾",到現在搖身一變成為每家咖啡店點心鋪必備的產品,連在超市裡都看的到它的蹤跡。不過阿,就像很多食物到了台灣之後,都會被本土化,被美國化過後的 biscotti,不但常常加了奶油和發粉,還有著驚人的糖量,吃起來就像蓬鬆細緻的奶油餅乾,完全不像原本可以沾著咖啡紅茶牛奶吃的、脆脆硬硬的小餅乾了。 
 
還好,biscotti 的做法再簡單不過,自己動手做不但可以吃到口感比較道地的 biscotti,又可以隨個人喜好變化口味,像我把杏仁換成切碎的黑巧克力,就成了巧克力口味的義大利脆餅了。我用的食譜出自於周老師的美食教室,詳細配方和做法請大家點這裡


2.10.2011

冬日裡的溫暖 熱可可 Hot Chocolate


近來一波波的寒流接連來襲,連在南方的我們也感受到了冬天的嚴峻,帶著 Nova BonBon 在陣陣刺骨寒風中走過光禿的樹林和枯黃的草地,滴滴答答似乎永無止盡的冰凍細雨無情的灑落在我們身上,好不容易蹓完狗,一身狼狽的衝進家門,最想喝的,莫過於一杯充滿濃郁巧克力味的熱可可!

熱可可要好喝,最重要的是要用好的黑巧克力 dark chocolate,那些用幾匙可可粉加牛奶泡成的飲料, 對我這個巧克力愛好者而言,充其量只能被稱為巧克力牛奶;當然啦,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喜歡如絲絨般濃稠又帶些苦味的熱可可,先生卻愛被我戲稱為兒童版的巧克力牛奶……

熱可可的做法很簡單,這裡的食譜出自於 David Lebovitz  的 Parisian Hot Chocolate Recipe: Le Chocolat Chaud。文章的開頭,他說阿,嚴寒的冬日裡,在巴黎最棒的享受,就是找間溫暖的小咖啡館,慢慢啜飲一杯濃郁的熱可可!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荒謬,可是我光用法文唸著熱可可 le chocolat chaud,就覺得好浪漫幸福阿!縱然無法身在巴黎,手裡捧著那一小杯剛煮好的、散發陣陣香氣和溫暖的熱可可,和先生依偎在沙發上, 腳旁躺著那兩隻睡的香甜的狗狗,這樣的情人節就很令人滿足了!

熱可可 Hot Chocolate (兩人份)

材料: 牛奶 240 公克;苦甜巧克力 bittersweet chocolate 65 公克 (至少含70% 的可可 cocoa  solid & cocoa butter),切碎
做法將牛奶煮到微溫,加入切碎的巧克力,繼續煮到巧克力融化、牛奶稍滾為止;如果想要更濃稠,可以再讓熱可可稍滾3分鐘。加入巧克力後,要不時攪拌,以免燒焦。也可以用微波爐煮,做法相同,但所需時間要自己實驗一下。如果嫌苦,可以加入一大匙黃砂糖。
    

2.07.2011

誰需要青蛙王子? Who Needs the Frog Prince?

圖片出自於Crane, Walter. The Frog Prince. London: George Routledge and Sons, 1874.
家旁的州立大學常常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活動內容從學術、藝文、到康樂,可說是包羅萬象,例如邀請諾貝爾獎得主等知名學者到校演講,仲夏夜裡在操場大草坪上舉辦星光電影院,還有每年十二月初在鐘樓前舉行聖誕樹點燈儀式;這麼多的活動中,我們最常參與的是音樂系不定期舉辦的小型音樂會,好比說,上個禮拜我們就應就讀音樂系的朋友之邀,去聽他們今年的第一場演出。

出人意料之外的,這場音樂會的壓軸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經典童話故事 - 青蛙王子。舞台上,手裡拿著可愛青蛙布偶的說書人,生動地描述著青蛙變王子的過程,配上由高齡八十歲的作曲家兼指揮率領樂團所演出的逗趣音樂,我聽著聽著,忽然有一種幸福溫暖的感覺,好像時光倒流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錄音機裡傳來李艷秋姊姊說著那些讓我百聽不厭的童話故事......

曲終人散時,先生忽然轉過頭來對我說:「現在的小朋友也許不喜歡聽這種故事了!」其實,我們和小孩接觸的機會不多,說不定還是有很多小朋友著迷於經典童話故事,不過,我卻不禁思索這些故事是否還適合二十一世紀的幼童呢?

古典童話故事最受人批判之處,大概是其中充斥著許多在今天看來已經不合時宜的刻版印象和價值觀,儘管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顯示家長不必過於擔心,還是很難不令人懷疑沉醉其中的小朋友會不會多少受到一點負面的影響? 就好比如果小朋友喜歡玩一些暴力血腥的電玩,很多家長應該也會覺得不妥。我對經典童話故事沒有太大的反感,或許是因為自覺雖然在童年時將小紅帽、白雪公主、睡美人、美人魚、糖果屋、灰姑娘、六隻小羊、還有三隻小豬這些故事聽得滾瓜爛熟,長大後似乎沒有被它們"洗腦",念大學的時候這些故事還常常被我以女性主義的角度省視,當成寫期末報告的最佳題材!

回顧歷史,在二十世紀之前,這類現在被我們視為"經典"的童話故事,並非純粹的兒童讀物,而是以普羅大眾為其讀者群;除此之外,這些故事的內容從來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們的基本藍圖通常來自於口耳相傳的民間傳說,而後隨著時空的變遷不斷衍生出新的面貌。青蛙王子是格林童話裡的第一篇故事,類似的故事不但出現在許多文化中,故事的細節也隨著時代在改變;譬如說,在早期的版本中,青蛙變回王子靠的是不耐煩的公主將它往牆上奮力一擲,陰錯陽差的解除巫婆的魔咒,現代人普遍認為許多童話故事的原始情節太過暴力不適合幼童欣賞,再加上二十世紀中業以來,迪士尼卡通不斷的塑造童話故事中公主與王子的浪漫形象,以至於在我們這一代所熟知的青蛙王子中,公主的吻成為破除魔咒的關鍵。

我想,與其擔心經典童話故事的內容會灌輸孩子不合時宜的八股觀念,因此嚴格禁止孩子接觸這類故事,倒不如試著讓他們了解故事反映承載了不同時代文化下的價值觀,進而鼓勵他們思考各種可能性;女孩不一定要當公主,青蛙可以不是王子,還有還有,我每次聽到壞巫婆都會不禁皺眉嘆氣,巫婆也可以很善良阿!